在铸造企业,有一道工序似乎无足轻重,技术含量似乎也不被重视,但企业老板们心里最清楚他的重要性,那就是铸件缺陷补焊工序。一个铸件出现缺陷后如果报废,损失很大,而如果补焊后使之变为合格品,其意义自不必说。但在实际生产中补焊也时时困扰着企业,铸件缺陷补焊后合格,可以说变废为宝,老板乐了,质量管理人员如释负重。补焊后若仍失效,麻烦来了,一方面重复焊接、热处理等带来的损失很大,另一方面焊接工艺制定工程师、焊工的技术水平会遭到质疑,脸面无光。实际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相同的铸件和缺陷,一个焊工补焊后探伤一次合格,而另一个焊工补焊后探伤则不通过。如果完全怪焊工则有失公允,焊接失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企业设有专业的焊接失效分析工程师了么?焊接参数、焊后热处理选择合理吗?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培训做的如何?可以说细节也就决定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些大家都清楚,但做起来却很难,值得思考!
下面先看一下从福田雷沃重工流出的铸件缺陷补焊可行性分析和补焊操作规程,对铸造企业的补焊技术应用肯定有参考价值!


2. 补焊操作规程


在铸件缺陷补焊工序,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焊接失效分析工程师,另一个是操作焊工,前者会让铸件缺陷分析、补焊工艺流程、焊接失效分析明白无误,后者的操作水平让铸件修补“一焊定音”,因此企业对他们的使用和培养应给与足够的重视。